科技進展
西華大學趙婕副教授等 | 羥基-α-山椒素與肌原纖維蛋白互作及其麻味感知機制
2024-06-17 新聞來源: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瀏覽人次:0

《中國食品學報》2024年第24卷第4期青年論壇??d了西華大學王帥謙,姜典典,唐潔,蔣珍菊,趙婕的文章《羥基-α-山椒素與肌原纖維蛋白互作及其麻味感知機制》。

基金項目:四川省科技廳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、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

引用信息:王帥謙,姜典典,唐潔,等.羥基-α-山椒素與肌原纖維蛋白互作及其麻味感知機制.中國食品學報,2024,24(4):80-89.

 

目的:

花椒作為川菜中的經典調味料,在增香、增味方面有著重要作用,可賦予肉類菜肴特殊的麻味口感。酰胺物質羥基-α-山椒素(α-SOH)被視為花椒中的主要麻味貢獻成分,在肉類菜肴熱加工過程中,α-SOH會與肉中的肌原纖維蛋白(MPs)發生相互作用,誘導MPs構象變化,從而改變對α-SOH的吸附能力,并最終改變肉制品的呈味效果。目前,對花椒的化學組成及其生理功能方面有大量的研究,然而鮮有學者關注其麻味物質對肉制品食用品質的影響。

已有研究表明,機體對麻味物質的感知與TRPV1受體有關。目前,對于酰胺類物質辣椒素和胡椒堿的感官激活機制已較為清晰,其主要是通過與TRPV1感知受體作用從而激活辣味表達。然而,α-SOH對TRPV1受體的感知激活機制還尚不明確。因此,本研究旨在明晰α-SOH對熱變性MPs的相互作用,并從分子角度提出麻味激活機制的猜想。研究著眼于風味肉制品的加工調控及麻味產品的開發,為進一步探究麻味肉制品的滋味釋放打好基礎。

方法:

以α-SOH和MPs為研究對象,通過對α-SOH/MPs復合物的構象表征和空間分布測定,考察熱誘導MPs與α-SOH的互作機制。并借助分子對接技術,分析α-SOH對TRPV1受體的激活作用位點,從而明晰α-SOH的麻味激活機制。

結果:

α-SOH/MPs復合物的粒徑和SDS-PAGE的結果表明,α-SOH促進了熱誘導MPs粒徑的減小,亞基層面表現為大于45 ku的條帶降解或消失。MPs的表面疏水性因熱誘導而逐漸增大,該過程暴露出疏水性和帶負電的氨基酸,使得α-SOH/MPs復合物的粒徑在疏水和靜電作用下整體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。與90℃加熱相比,60℃和70℃熱處理后,α-SOH/MPs復合物的α-螺旋含量更高,且游離山椒素含量最少,表明適度該熱處理條件有利于MPs對α-SOH的吸附。α-SOH與受體TRPV1的模擬對接結果顯示,位于S6結構域尾部的L681氨基酸分別與α-SOH的羥基和酰胺基各形成一條氫鍵,該氨基酸位置接近于離子中心孔道的最窄處,這有助于打開離子通道,促進麻味電信號的表達。

結論:

本試驗探究了不同熱誘導程度的MPs與α-SOH的互作機制,并提出了α-SOH激活麻味機制的假設。結果表明,熱誘導的MPs會因疏水作用發生先聚集(60℃和70℃)后降解(90℃)的現象,且聚集過程更有利于MPs對α-SOH的吸附。在熱誘導的基礎上,α-SOH的加入促進了MPs的降解,使其結構趨于無序狀態。α-SOH與TRPV1受體對接結果顯示,L681氨基酸與α-SOH產生氫鍵作用,這可能為離子通道的打開提供了動力,此激活方式與胡椒堿類似。綜上,本試驗提出適度加熱(60~70℃)可能更有助于麻味肉制品風味與滋味的兼容,麻味的激活方式可能與酰胺小分子結構類型有關。

原文鏈接: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2/article/abstract?v=l4t8J_Kk_A-QdkvF5pPRxXIqJkORrEF783atVrSs2_ieHq3eRXKGfX6iXit6jWisTCcoDCOjwKiloxUxi9Hv-4GarHI1LnmtWHF4c6OE5Kd_wmfFdTX1CQ==&uniplatform=NZKPT

Start at 2015-10-19 10:30 AM